【行业趋势】2025年中国工业相机行业发展政策、产业链全景、竞争格局及未来前景分析

   2025-06-28 IP属地 广东10

内容概况:近年来,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,对于高性能视觉检测和图像处理系统的需求不断增加。工业自动化作为自动生产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,能够提供高速、高精度的图像捕捉和分析,满足了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、检测和识别需求。与此同时,智能工厂带来的预测性维护需求,也显著增加了对工业相机在机械设备和系统实时监控中的应用需求。此外,医疗诊断、科学研究以及交通管理等新兴领域的扩展应用,也为工业相机市场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。数据显示,2020年,受新冠疫情的影响,中国工业相机行业市场规模出现下滑。2021年,随着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,中国工业相机行业市场规模重新回升,同比增长13.2%。2022年以来,得益于人工智能、机器学习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突破,中国工业相机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。2024年中国工业相机行业市场规模约为6.4亿元。随着自动化、人工智能和工业4.0技术的不断演进,工业相机市场前景依然光明。伴随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以及行业对效率与精度的高度需求,未来几年内,工业相机市场规模将持续保持强劲增长。

相关上市企业:海康威视(002415)、奥普特(688686)、韦尔股份(603501)、格科微(688728)、思特威(688213)、凤凰光学(600071)、弘景光电(301479)、舜宇光学科技(02382)、水晶光电(002273)、欧菲光(002456)、联创电子(002036)等。


相关企业:浙江华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北京大恒图像视觉有限公司、上海方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、光虎光电科技(天津)有限公司、陕西维视数字图像技术有限公司、深圳市迈德威视科技有限公司、天津市奥特梅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、北京嘉恒中自图像技术有限公司、康耐视视觉检测系统(上海)有限公司等。

关键词:工业相机、市场规模、图像传感器、国检验检测机构营业收入、工业自动化

一、工业相机行业概述

工业相机俗称工业摄像机,是机器视觉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组件,其最本质的功能就是将光信号转变成有序的电信号。选择合适的相机也是机器视觉系统设计中的重要环节,相机的选择不仅直接决定所采集到的图像分辨率、图像质量等,同时也与整个系统的运行模式直接相关。工业相机的分类体系较为复杂,主要根据芯片类型、传感器的结构特性、扫描方式、分辨率大小、输出信号方式、输出色彩、输出信号速度、响应频率范围等维度进行划分。


工业相机和普通相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可靠性与环境适应性、高速拍摄能力、扫描方式、帧率性能、数据输出质量等方面。在可靠性与环境适应性方面,工业相机的性能稳定可靠易于安装,相机结构紧凑结实不易损坏,连续工作时间长,可在较差的环境下使用,一般的数码相机是做不到这些的。在高速拍摄能力方面,工业相机的快门时间非常短,可以抓拍高速运动的物体。在扫描方式方面,工业相机的图像传感器是逐行扫描的,而普通的相机的图像传感器是隔行扫描的,逐行扫描的图像传感器生产工艺比较复杂,成品率低,出货量少,世界上只有少数公司能够提供这类产品,例如Dalsa、Sony,而且价格昂贵。在帧率性能方面,工业相机的帧率远高于普通相机。

二、工业相机行业政策

工业相机是机器视觉系统中“视”部分的关键组件,其功能就是将光信号转变成有序的电信号,相当于机器视觉系统的“眼睛”,直接决定整个系统所呈现图像画面(或数据)的质量,是整个视觉系统优劣的重要判断因素。近年来,国家出台一系列工业相机行业相关政策。例如,2024年2月,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《关于支持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(浙江德清)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》,提出要重点支持车规级激光雷达、毫米波雷达、机器视觉、高精度定位、无线通信等车端技术研发。2024年4月,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《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》,到2027年,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%以上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、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%、75%,工业大省大市和重点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,重点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退出、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,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,创新产品加快推广应用,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高。

三、工业相机行业产业链

工业相机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,包括图像传感器、相机电路板、镜头、滤光片、灯光源、机壳、散热器、电源等,其中,图像传感器是工业相机的核心部件,通常采用CCD或CMOS传感器;相机电路板包括图像传感器控制芯片、A/D转换、USB或GigE接口等;镜头负责将物体反射的光线聚焦到传感器上;滤光片用于滤掉不需要的光线;灯光源主要提供适当的照明条件,以确保拍摄到高质量的图像;机壳通常采用金属材料,以保护内部电子元件不受损坏;散热器和电源等辅助元件主要用于保证工业相机的正常运行。产业链中游为工业相机的生产制造。产业链下游为工业相机的应用,随着国内机器视觉行业的迅猛发展,机器视觉系统的重要组件,工业相机也同样得到了巨大的发展。目前,工业相机主要应用于质量控制、工业检测、医疗诊断、安全监控以及交通管理等诸多领域。

图像传感器作为工业相机的核心部件,其技术演进直接决定了工业相机的性能要求。当前,图像传感器主要分为CCD图像传感器和CMOS图像传感器,由于CMOS图像传感器具有集成度高、标准化程度高、功耗低、成本低、体积小、图像信息可随机读取等一系列优点,从90年代开始被重视并获得大量研发资源,其市场份额占比逐年提升,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、功能手机、平板电脑、笔记本电脑、汽车电子、移动支付、医疗影像等应用领域,成为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应用的核心传感器件。近年来,得益于国内消费电子、智能手机、安防监控、工业视觉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,中国图像传感器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241.7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48.98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为18.64%。

工业相机作为现代检测体系的核心装备,已深度渗透至我国检验检测行业的各个细分领域。随着检测行业体系的不断成熟规范,我国检测行业的服务范围已全面涵盖国民经济行业的全部分类,产品涉及工业品、日用消费品、食品、建筑建材、电子电气产品、电气设备、新能源产品、药品、交通运输等细分市场。数据显示,2023年中国检验检测机构营业收入为4670.09亿元,同比增长9.22%。其中,营收排在前九位的检验检测领域依次为建筑工程、环境监测、建筑材料、机动车检验、电子电器、特种设备、食品及食品接触材料、机械(包含汽车)和电力(包含核电),合计占比为64.13%。随着检测需求的多元化和检测标准的持续提升,工业相机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拓展,为检验检测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。

注:本文节选出自智研咨询发布的《研判2025!中国工业相机行业相关政策、产业链、市场规模、重点企业及发展前景分析: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浪潮推动下,工业相机市场前景广阔[图]》行业分析文章,如需获取行业文章全部内容,可进入智研咨询搜索查看。

了解更多工业相机行业的深度研究分析和全面数据,请关注智研咨询发布的《中国工业相机行业市场发展规模及产业趋势研判报告》。本《报告》从2024年全国工业相机行业发展环境、整体运行态势、运行现状、进出口、竞争格局等角度进行入手,系统、客观的对我国工业相机行业发展运行进行了深度剖析,展望2025年中国工业相机行业发展趋势。《报告》是系统分析2024年度中国工业相机行业发展状况的著作,对于全面了解中国工业相机行业的发展状况、开展与工业相机行业发展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实践,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,可供从事工业相机行业相关的政府部门、科研机构、产业企业等相关人员阅读参考。

举报收藏 0评论 0
  • yousun
    加关注1
  • 没有留下签名~~
相关行情商机
推荐行情商机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用户协议  |  隐私政策  |  版权声明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